• 银河8366cc



  •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行业动态Industry News
    2016
    01-08
    气价创16年新低难反弹 需求增长陷困局
    发布者:     浏览次数 :7300

    就在国际油价一路滑落、跌破34美元/桶至11年最低水平时,“难兄弟”天然气的日子更不好过,自去年12月创下16年来新低后,今年料将保持低位。业内人士预计,国内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在未来12年内预计不会大幅上调,这也将为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提供有利时机。

    国家发改委此前表示 ,《油气体制改革方案》已上报国务院,新一轮油气体制改革启幕在即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天然气价改和油气管网独立将率先推进 。作为气价改革的重要内容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拟定交易中心具体监管办法和价格改革实施细则 。与此同时,发改委正酝酿完善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 ,今年将重新核定管输费用 ,管网独立苗头显现 。

    良机 低气价持续利于推进改革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过往数据发现,天然气价格2014年下半年开始大幅下跌,去年12月作为市场标杆的美国Henry Hub管道天然气期货价格降到1.76美元/百万英热 ,创1999年以来新低;英国洲际交易所的NBP价格则低至4.8美元/百万英热。而中国进口LNG到岸均价也从2014年初的20美元/百万英热跌至2015年初的10.3美元/百万英热,并在此后一直在6.558.49美元之间震荡 。

    这背后是大量LNG项目集中上线和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需求的下滑 。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黄金时代”后,2014年开始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速从此前两位数放缓至8.5%。“预计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仅为3%左右,难以完成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既定预期(2015年消费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广彬表示 。

    进入2016年天然气价格虽有所反弹,但仍然处于较低位置。截至16日  ,Henry HubNBP价格分别为每百万英热2.27美元和5.02美元。而ICIS监测的2月上到岸中国的进口LNG价格跌至6.75美元/百万英热。

    “在原油价格低迷的情况下 ,天然气价也难以好转,会保持在低位。去年11月国内天然气门站价格下调后 ,经济性会得到恢复,预计今年天然气消费增速将会反弹,或同比增加5%6% 。不过 ,由于门站价格过低 ,部分生产企业和进口企业迫于成本压力 ,可能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 。”安迅思分析师黄庆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广彬也表示,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在未来12年内预计不会大幅上调  ,今年国内整体天然气行业的形势会有好转 ,但反弹上限不会太高 ,而低气价也将是天然气价改进一步推进的有利时机 。

    酝酿 天然气价改细则获推进

    2005年中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启幕 ,当时国家发改委决定将天然气出厂价统一改为实行政府指导价。2011年,部分地区试行价格联动,两广试行“市场净回值法” ,这一模式在2013年推广到全国非居民用气领域 ,而居民用气则开始逐步推行阶梯气价 。2015年国家发改委又两次推出价改措施,非居民存量气和增量气真正完成并轨 ,将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放宽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

    “从短期而言,目前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可能还会沿用,下一步完善的方向是加快价格调整的频率,现在隔半年才调一次,周期太长了。”安迅思研究与策略中心总监李莉分析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邓郁松建议 ,对非居民用户,调价周期可根据替代能源价格变化情况缩短为每个月或每季度调整一次;对居民用户 ,调价周期可先缩短为每半年或每年调整一次。

    从中长期来看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到2017年 ,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14日再次表示,“十三五”时期要逐步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 。

    “下一步非居民天然气价格将从市场净回值法向市场化定价方法变化 ,政府将从制定门站价格向制定中间管输配送价格转变 。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将发挥市场化的重要作用,成为买卖双方交易的重要平台 。”黄庆称。刘广彬也表示 ,最终的价改目标是 ,参考英美“气与气竞争”的定价体系,实现天然气定价与替代能源的脱钩。

    国家发改委要求,非居民用气要加快进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  ,由供需双方在价格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公开交易形成具体价格,力争用23年时间全面实现非居民用气的公开透明交易 。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目前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会员已增加至200家,正在就上述改革部署 ,建立对接小组做相关规划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人大财经委等部门也频繁进行调研 ,天然气价改相关安排写入“十三五”规划,同时 ,已经上报国务院的油气体制改革方案也对价格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国家能源局正在制定具体的交易中心监管办法和实施细则。“未来管网独立后,其调度将和交易中心进行对接 。管网怎么开放,交易的气量怎么通过管网运输,管网的容量怎么从交易中心转让等都将有明确规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变局 破垄断管网独立先行

    “要通过竞争实现市场化的定价,必须得先打破垄断程度高的上游和管网环节,只有明确管输费用并保证公平接入,才有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进入,可供终端用户选择、比价的来源更多元之后,才能形成竞争局面 ,从而发现价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营油企负责人称。

    据了解,当前我国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和中游输配环节高度集中在中石油 、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手中,三大公司国内天然气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以上 ,进口的天然气约占全国总进口量的80%以上,供应量占国内天然气市场份额的90%左右 。其中,中石油的天然气产量和管道里程分别占到全国的75.5%86.5%,LNG接收站八成以上也属于中石油 。

    在保证国际长约和自己销售利益的情况下,“三桶油”天然不具备开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此外 ,当前管网管理体制复杂。从干线到用户终端 ,还包括省级管网 、市管网和城市燃气管网等多个中间环节,有很大一部分用气成本都花在了管输费用上 。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发改委正酝酿完善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合理制定管道运输价格。今年将开展天然气管道运输的成本监审 ,干线管道和省网分别由国家和省政府部门制定 ,在此基础上重新核定管输费用。将来用户支付的天然气价格就是供求双方交易价格加上管输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能源经济室主任朱彤认为,中国油气体制改革最有可能在“阻力最小”和“压力最大”的领域推进,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阻力小而得到较快推进,而油气管网独立则属于后者,其进程最有可能采取“渐进”的方式:从财务独立逐渐过渡到产权独立,最终完全实现管道的独立和市场化 。

    这一路径已现苗头 。2015年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一周内两次发文,将旗下东部管道、管道联合及西北联合全部股权整合进入其全资子公司中油管道,并引入外资。业内分析称,整合后管道向第三方开放就更具备可操作性,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我国极可能成立独立的管道公司 。(摘自经济参考报)

    返回
    相关文章


  • XML地图